五大领域助推,张家口将会如何布局氢能产业?
发布日期:2018-08-03 浏览次数:272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今年,张家口市抓紧冬奥会的筹办工作、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历史机遇,已在氢能开发与应用领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不仅在发电段利用氢能就地消纳富余电力,而且在消费领域引入氢能及燃料电池相关产业链,已建成的沽源风电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每年制氢1752万标准立方米。
另外,还引进和培养一批氢能及燃料电池创新机构,包括亿华通动力、海珀尔、北京市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汽福田、吉利汽车等企业及机构,共同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研究和开发。
2017年,张家口市启动2辆燃料电池客车用于创坝园区通勤,经过诸多不利自然条件的检验,目前运行状况良好;
2018年3月,6辆燃料电池客车为首届“长城国际可再生能源论坛”提供由北京至张家口的摆渡服务,全程210公里,海拔提升超过1500米,经历-25℃低温,运行平稳;
2018年5月,北汽福田交付了49辆燃料电池公交车,年内将在中心城区上路运行。
发展氢能产业优势十分明显
张家口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风能资源可开发量达40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可开发量达3000万千瓦以上,赤城、怀来等县地热资源蕴藏丰富,各种物质资源年产量达到200万吨以上,尚义、赤城、怀来等县具备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条件。
截止2017年底,张家口全市风电装机871万千瓦并网784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并网3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并网2.5万千瓦。
与之相比,张家口市内电网历史最大负荷仅为220万千瓦,现有的可再生能源对外输送能力不足400万千瓦。
发展氢能产业可以将富余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进行能源转移,还可以为京津冀地区提供丰富的清洁能源,缓解京津冀地区能源压力和降低碳排放。
京津冀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的三大经济增长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消费重心之一。
2017年,京津冀三地发改委共同研究制定了《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了强化能源战略协同、绿色发展协同、创新协同、市场协同、政策协同等“八大协同”重点任务。这为张家口发展氢能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张家口凭借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先后吸引了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金风科技、神华集团(现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能源企业调研布局氢能业务,神华集团计划布局制氢、储运及加氢站建设,金鸿能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也将考虑启动加油站与加氢站混建项目,以油氢混建方式推进加氢站建设工作。
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京津冀三地巨大市场需求、雄厚的产业基础等因素成为了张家口发展氢能产业的巨大优势。
五大领域助推氢能产业升级
为推动氢能产业升级,张家口市制定了“氢能张家口”实施方案,从五大领域进行重点突破。
--氢气生产领域,利用丰富的风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电解水制氢技术及核心装备。
--氢气储运领域,开发70MPa及以上高压存储材料与储氢罐设备、加氢站氢气高压和液态氢的存储、运输技术和装备。
--基础设施领域,引导相关企业投入加氢站核心设备研发,加速压缩机、储氢罐和加注机的关键阀体和高压件等关键部件产品国产化,降低加氢站建设和运营成本。
--燃料电池领域,以亿华通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为突破口,进一步突破电堆关键技术,提高产品的性能并大幅度降低成本。
--氢能消费领域,优先在公交领域及物流、叉车等企业发展氢能源车辆,逐步向私人车辆领域发展;通过电制氢及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等技术,实现小区级别的无碳化供电供热;开展固定式燃料电池及系统的产品研制,根据储能需求,开展制氢、储氢、发电耦合控制系统的开发;在现有天然气管道中,开展氢气与天然气混合应用示范,并在工业及家庭领域推广及应用,逐步替代对天然气的依存度。
氢能产业对张家口市发展意义重大
根据《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达到30%,55%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50%,80%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
作为一个全新的产业,氢能产业不仅可以带动相关工业,更能垂直整合氢能的制储运注以及应用等产业与技术。
据世界氢能协会预计,到2050年,全球环境20%的二氧化碳的减排要靠氢气来完成,氢能将创造3000万就业岗位,减少6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
具体测算,1个年产1万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企业可吸纳就业300人左右;1个年产1万台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项目能够创造就业岗位1000人以上;基础设施方面,每个加氢站能够吸纳10到20人就业。
氢能产业能够拉动张家口的就业机会,也能够带动张家口的经济发展。